1949年4月23日比较好的配资公司,南京解放。
陈毅听到这一消息后,内心激动不已,迅速找到了刘伯承和邓小平,笑着说道:“南京一解放,咱们理应到总统府参观一下,若不去蒋总统的办公室一瞻,这岂不是失礼了?”
邓小平与刘伯承对视一眼,随即哈哈大笑。三人愉快地走向总统府,进入蒋介石的办公室。当他们正在参观时,机要参谋送来了中央军委的电报。邓小平接过电报,看过后递给陈毅,电报内容简单明了:有准备地夺取上海!
身经百战的陈毅元帅扫视电报,心里已经明了,上海战役的时刻即将到来。对共产党而言,上海战役不仅是一场战斗,更是一次严峻的挑战。挑战究竟在哪呢?
展开剩余87%陈毅心中有两点疑虑:
首先,解放军进攻上海时,是否会引发美国的干预;其次,攻占上海后,可能因为水电中断导致城市陷入混乱。如何避免这种混乱,确保上海的稳定,成了最大的挑战。
作为总指挥的陈毅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,感到压力山大。
与此同时,中共中央对这场战役也高度重视。在经过了20多天的集训和充分准备后,5月12日,第三野战军第九、第十兵团向上海外围的守敌发起了攻击,上海战役正式打响。
这场历时15天的战役,经过解放军的顽强拼搏,最终成功歼灭敌军15.3万人,上海终于解放!尽管每个战士的脸上都洋溢着胜利的喜悦,陈毅作为总指挥却心知肚明:解放上海不易,接管上海更是重中之重,若处理不好,可能会引发混乱,甚至让上海变成一座“死城”。
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,必须做好接管工作,尤其是对接管干部的培训,尤其是入城的相关政策。在会议中,陈毅特别强调了两点:一是解放军进入市区作战时,不得使用重武器;二是部队进入市区后,严格遵守纪律,不得擅自进入民宅。
在具体细节上,有干部提出疑虑:如果遇到雨天,士兵们无处躲避,万一生病怎么办?陈毅对此十分坚定,他认为“不入民宅”的命令必须无条件执行,绝对不能放松。他坚持说:“即便天王老子来了,也不允许进入民宅。”
于是,这项命令在解放军入城的过程中得到了严格执行。上海的街头因此出现了一幅经典的照片:解放军战士们在十里洋场露宿街头。当市民们从家中走出时,惊讶地看到路边湿漉漉的地面上,解放军战士们一个挨一个地蜷缩在地上入睡。此情此景深深震撼了上海市民的心,大家由衷地感慨:“这才是真正的人民军队!”
随着上海的解放,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恢复生产并保障人民的衣食住行。那么,谁能担负起这个重任,成为上海市的市长呢?
早在1949年3月5日,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会议时,毛主席就曾指出: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已经从乡村转移到城市。
会议期间,毛主席特意请陈毅到自己房间,与他讨论:“你觉得担任上海市市长怎么样?有什么意见或建议?”
陈毅回忆道,抗日战争时期,中央抽调精兵强将抢占东北,建立根据地,意义非凡。如今,工作重心转向城市,他认为,应该像当年抢占东北一样,重视上海的接管问题。
在后来的会议中,陈毅表示:“我准备专注于城市管理。”由此,毛主席将陈毅定为上海市长的初步人选。
会议闭幕后,中央召开了华东地区的人事座谈会,经过讨论,陈毅最终被确定为上海市市长。尽管人选已定,毛主席还是慎重地征求了一些民主人士如黄炎培、陈叔通等的意见。他们得知陈毅担任市长后,纷纷表示支持,称赞陈毅“上马能打天下,下马能治天下”。
1949年5月27日,上海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,陈毅担任军管会主任,并成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长。次日下午2点,陈毅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人员的陪同下,来到旧上海市政府,接受旧代理市长的印信,这一举动象征着上海终于摆脱了反动派的黑暗统治,迎来了新生。
担任市长后,陈毅面临着三个主要难题:
一是工业恢复问题,当时上海有12000多家工厂,其中70%停产或破产,仅30%能够勉强开工;
二是民生问题,人民政府接管的粮食、面粉仅够供应半个月,而煤炭储备也仅够供应7天;
三是来自反动派的空袭威胁。
面对这些难题,陈毅毫不退缩,迅速召集各界代表商讨解决方案。他亲自安排时间与各界人士沟通,宣传人民政府的方针政策,鼓励大家振奋精神,共同恢复生产,推动经济复兴。
在陈毅的努力下,荣毅仁等商界领袖纷纷表示支持,宣布恢复生产。关于民生问题,陈毅向中央汇报后,得到了周边省市的物资支援。
至于反动派的空袭,敌机主要目标是上海的发电厂。1950年2月6日中午,陈毅刚结束会议准备出门时,突如其来的空袭警报响起。远望东边天空,十几架敌机分四批向黄浦江一带飞来,对工业区和电厂进行轰炸。
空袭后,陈毅立即召开紧急会议,部署抢修和救援工作,他强调要有应对更严重局势的准备,动员全市人民共同应对。随后,他给粟裕打电话,要求调整防控部署,重点保护电厂,并将情况报告给中央。尽管毛主席和周总理当时在莫斯科,但北京和莫斯科都在密切关注上海的局势。
空袭过后,陈毅稳坐市政府办公室,有条不紊地下达指令。随着命令的贯彻,上海的经济恢复了稳定,人民的信心也得到重建。随后,苏联的援助使华东防空力量迅速增强,给反动派极大的威慑力,敌机再也不敢在上海上空肆意飞行。
除了担任市长,陈毅还兼任华东军区司令员,负责保卫上海并稳定社会秩序。在解放初期,上海社会秩序混乱,黑社会、特务、流氓等团伙趁机作乱。陈毅得知后,迅速采取措施,指示部队接管,捉拿骚扰市民的流氓分子。
他还严格要求军官,教育他们要保持谦逊,做人民的公仆。有一次,一名干部在车辆闯红灯时与交警发生冲突,打了交警耳光。陈毅得知后,严厉训斥了这名干部,要求他写检讨,并向受害警察道歉。陈毅严格治军,不容任何偏差。
1949年7月6日,为庆祝上海解放及纪念抗日战争爆发12周年,上海举行了盛大的游行活动。当时,上海正面临美帝经济封锁的巨大压力,陈毅决定举行人民解放军入城仪式,以向全市民众展示人民军队的力量和人民政府的管理能力。
就在游行进行时,一名美国外交官,驻沪总领事馆副领事威廉姆·欧立夫,驾驶吉普车执意闯入游行队伍,试图阻挠。面对交警劝阻,欧立夫毫不理会,仍坚持闯入。事件发生后,陈毅愤怒下令:“无论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,违反中国法律,必须受到制裁。”
公安将欧立夫带走并拘留,尽管美国领事馆提出抗议,但陈毅的果断处理引起了广泛关注。威廉姆·欧立夫最终不得不向中国公安写道歉书,并接受三日拘役,赔偿损失,并向中国人民道歉。
这一事件不仅震动了外交界,也让全世界看到了新中国独立自主、不卑不亢的对外政策。毛主席对此表示赞赏比较好的配资公司,认为陈毅的做法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气概与胆略。
发布于:天津市